2023年,河北科技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,奋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首次达到2%,研发经费总额达848.9亿元,同比增长13.9%,增速全国第6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789.9亿元、同比增长22.1%;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810.1亿元、同比增长101.1%。
一、实施精准服务,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。一是实施梯度培育工程。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894家,同比增长116.1%,平均增幅全国第2;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500家,总量突破1.4万家;我省首家科创板企业中船特气成功上市。二是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。培育26家专业化服务机构,斥资9.5亿元实施研发投入奖补,上线“智慧河北加计扣除”服务平台,助力企业将研发费用归集工作量由10个工作日降低至1个工作日。三是组织科技特派团入企服务。组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科技特派团,帮助企业获得授权专利1021项,攻克关键技术难题335项,完成成果转化246项,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229项,签订技术合同145份、总金额达1.1亿元。
二、聚焦需求配资源,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。一是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。出台系统指导创新应用场景建设的工作指引,梯次发布4批次、47个应用场景,促成高速集团与百度公司等15项合作,11项已签订协议、合同总额逾0.8亿元。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研发布局。围绕空天信息、卫星互联网、机器人、钒钛新材料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,布局实施106项关键技术攻关。围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,组建耐盐碱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团队给予稳定支持,实施省部联动项目“华北平原轻盐碱瘠薄耕地产能提升与第二粮仓建设”。三是大抓高新区项目建设。全年高新区建设项目2564个、同比增长20.89%,完成投资额2420亿元、同比增长3.15%,投资完成率达155%。组织高新区赴京津、长三角、粤港澳等地招商902次,对接企业8194家,促成签约项目395个、计划投资超1917亿元。
三、服务重大国家战略,大力吸引京津科技成果。一是支持雄安新区创新发展。雄安专项支持疏解高校、央企等开展37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雄安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营,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启动运行。组织“千企雄安行”,吸引2501家企业到雄安新区考察对接,高效聚集66家高成长性科技企业,一期入驻率已达90%。二是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。联合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方案,共同成立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,联合京津布局40项基础研究任务,吸引10项中科院重大成熟成果到河北转化落地,与京津高校新组建6家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。三是打造成果转化品牌活动。联合京津举办科技成果直通车、国际技术转移对接峰会等系列活动69场,促成合作签约232项。
四、建平台聚人才,提升创新整体效能。一是全力争创国家平台。重组获批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,我省亚稳材料国家实验室的高端人才刘日平、张福成教授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。黄骅市、玉田县等4县(市)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(市)建设。电子信息、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制造领域3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晋升国家级。全省首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获批。二是优化布局省级创新平台。河北省钢铁实验室启动建设,配置1.5亿元高端设备,引进8位院士作为科研带头人。组织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540家攻关育才,取得一大批成果。三是强化高水平科技人才引领。设立驻冀院士科研专项,17位院士领衔重大科技攻关。新建院士合作重点单位、外国院士(诺奖)工作站52家,在石家庄和邢台建设“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离岸基地”。